中日“判字类”同形词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在两国交往之中,中日文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
汉语传入日本,并和日语进行了融合,日语现行的部分中日同形词,虽然与中国通行的文字完全一致,但在词义上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而这些词经过了发展有些又回到了中国,对汉语词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且也有一些由日本人创造的汉语词进入中国,演变出现了独立于日语语义的新词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范淑玲在《日汉同形词的不同之比较》中深入的同形词的定义和异同方面做了研究和考察,她认为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文字表示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分别从词义、色彩和词性的角度对日汉同形词进行了对比。
何宝年《中日同形词研究》中从言语间和言语内两个方面对同形语进行了分析,汉字的写法、读法、汉字后标注的假名(送り仮名)、文字数、语言结构、借用语、合成语、范围以及量上多个角度结合前人研究,举出大量例证,详细的分析了中日同形词的特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中日两国是一水之隔的邻国,最早追溯到汉朝就已经有了双方交流。
在隋唐时双方正式建立了邦交关系,往来密切,直至今日。
在这长期的交往期间,日本人大量从中国引入汉字,并使之日本化,而中国人在近代以来也从日本引入了很多词语,这样的相互借用关系下,中日同形词随之产生。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 以语料库和词典为工具,从词典的释义出发、通过分析中日词语释义的异同和中日词语释义的变化发展,对中日同形词释义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创新: 在众多释义中寻找最根本的释义和它的派生义,寻找词语间最根本的联系之前的课题大多都是分析了个别词语,本文从字类出发,不只是分析单个词语,然后沿着历史的脉络寻找现代运用中含义产生分歧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