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幼复合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已步入轻度老龄化,面对银色浪潮,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并进一步确定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建设目标。
然而,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进入老龄化社会也较早的城市和地区,养老产业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资金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此时,养老机构面临的更突出的问题则是如何更人性化地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实现设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多数小区中,室外环境设计往往只是偏重营造大面积的绿地和便捷而有层次的道路系统,以及视觉效果和风格等,而忽略了活动场所的人性化设计和生活气氛的营造。
或由于处理欠妥,场所的舒适程度较差,不利于老年人的使用;或缺少新意和趣味性无法满足童稚之趣。
养老模式主要为家庭、社区、机构养老三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通过对南京社区的养老设施和老幼户外活动空间的现状调查,深入分析老幼复合型公共空间的特征与模式,对国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风景园林学等知识分析总结老年人和幼儿的心理、生理及其活动特点,寻求适宜的模式,对城市双修老旧小区的环境整治与景观提升中老幼复合型公共空间的设计优化策略进行探究。
研究计划:2019.2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老幼复合型公共空间的相关文献、资料2019.3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整理、归纳进行课题研究、形成初步研究成果2019.4研究并分析国内外有关老幼复合型公共空间案例,结合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相关知识对此空间进行设计优化策略的探究2019.5毕业论文的最终总结整理2019.6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当下中国养老和育幼常常属于被割裂的状态,幼儿配套目前基本都被列入小区规划中,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国内的研究方向更偏向养老、适老性,忽略或一笔带过儿童的需求,而在这些适老性设计研究中,大家更多注重于机构、设施的设立而非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
老幼之间的代际纽带分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经济发达区域问题尤为突出:有资金而无策略。
加上2016放开的二胎政策,将来会出现更多422型家庭,老幼社区公共空间急需优化设计提高利用率,以达到其期望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