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南京老小区景观改造设计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南京有很多老小区的设施和绿化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的标准。这些老小区建设时间基本上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建设方式基本上是国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与单位自建家属小区两种方式。这时期建设的住宅区对缓解我国城市住宅严重短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建设面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老旧小区因其规划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线老化、设备年久失修、道路破损、楼体饰面脱落、节能保温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已无法满足居住环境和市容美观的要求。一般老小区都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自行车和电动车乱停乱放,有些废旧的自行车甚至锁在柱子上好几年都没有人挪动过,还有些就直接停在了路中央挡住来往的车辆;机动车车位紧张没地方停,很多车主只能将车停在路边,买或租车位要排队摇号;没有地下车库,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没有监控,出事了也不能调监控;没有物业,小区秩序没有人负责;没有保安或者门卫,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没有门禁控制系统,外人可以随意进出小区;没有合理的绿化空间,环境得不到改善;没有老人小孩的休闲活动区等等。所以要大力加强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尽快将老旧小区的建设和管理配套,提升城市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

目的: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对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维持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而且还可以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关系,化解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引发的矛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并合理利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观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1、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道路》一文中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城乡一体化,他认为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氏认为可供人们选择居住的三类人居磁场,一是城市,二是乡村,三是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即三磁理论。他提出的理想城市就是兼具城乡优点的城乡磁体 田园城市。2美国的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3、1975~1980年,法国开展以改善居住条件的再居住工程政策不仅在于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旨在创造城市中不同的居住环境鼓励多种方式的居住形式,限制都市里的区域隔离、社会各阶层的空间隔离等现象。4、简尼基曼于2008年提出政府政策不应当倾向于市场,认为这不会获得最终的成功,也违反了国家实施政策的原则,并且在《明天的花园城市》文章中提出的花园型城市建设的想法,这直接促进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新城运动的大力建设。5、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欧洲的聪明屋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使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产品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使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而住宅智能化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

国内:1、阮祥林在《探索老小区改造》中写道,老旧小区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体量,而除了数字庞大外,这也是一个高质量的市场。基本上所有老旧小区的门窗都是不符合当前建筑节能要求的,而我们老旧小区改造则就是要让老旧小区符合当前的节能要求。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使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遏制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实现北方地区城镇民用建筑采暖能耗强度、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稳步下降,预计到十三五期末, 可实现约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门窗的改造几乎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必选项目,有门窗行业人士分析,如果按着建筑面积与门窗面积4 : 1来计算,以40亿平方米来讲算,将有10亿平方米的市场。2、房忠洁、张苏俊在《扬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每个老旧小区面临的问题都不尽相同,需对各个老旧小区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因地制宜,提出适合于小区自身的改造方案再予以实施,这样改造工程才能更有效率地实施;老旧小区的改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事关民生大计,首先改造资金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因此希望政府能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小区配套设施的改造建设;老小区老人、儿童居住较多,尤其是对住在高楼层的居民来说没有电梯十分不便,通过对建筑结构重新设计,对原住宅进行电梯增设,而关键的资金来源问题则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政策解决;老旧小区坐落在老城区、市中心,配套设施需要空地,但是在拥挤的市区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整体拆迁确实实行起来更是困难,所以可以采用局部拆迁的方式,将小区重新规划,例如招商引资,将小区局部多层住宅楼拆除,再投资建两栋新的高层,让原来的居民回迁到小区,再将其余住宅出售盈利,这样就可以将剩余的区域规划为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绿化、停车场以及活动中心,改造环境、提升小区品质,为居民谋福利。3、李维韬、吕朝阳等人于2018年在《海绵城市浅析》中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要转变思维,从尽快把水排出去到尽量把水留下来。在传统的城市建设的模式之中,到处都是硬化材质路面透水性极差。每每遭逢下大雨的时候,都是依靠着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进行排水,因此经常性的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现象。就拿学校而言,校内道路铺地都是水泥沥青铺地,渗水性差,每到下大雨时雨水就会积存,依靠下水道等人工方式排水,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容易造成积水。如果可以把水泥沥青铺地换成透水性铺地,在道路两侧绿地边缘做一点下沉,在其中放入碎石,既可以将雨水渗透、排出到下沉绿地中,又可以利用下沉绿地积存雨水进行利用,切合海绵城市渗、滞、蓄三大要素,且投资并不大。4、张如兵在《对既有建筑小区改造解决停车问题的研究》中写道,既有住宅小区砖混 6 层住宅间距多在 24 m ~ 27 m,而所需的半地上车库按上述两则实例两个车位 车行道( 6 6 6) 再考虑墙厚 2 370,则车库所需宽度为 18.74 m,车库层高 2.4 m,室内外高差 1.5 m,车库基础埋深 0.8 m,需挖方深度为 1.7 m,地基处理另考虑,现有多层住宅地下室层高多为 2.2 m,室内外高差约0.9 m,基础埋深约600(按筏板考虑) ,总埋深度 1.7 m 与车库基底同深度,能够满足结构安全的要求,每侧距现有住宅楼 2. 5 m多,能够满足开挖要求。如果两侧住宅楼无地下室或基坑开挖不具备条件则车库可改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通过此方案对既有建筑的停车问题改造,能有效解决小区的停车问题。在车库顶面设置 800 ~ 100 厚的覆土能保证绿化面积的实现,有效解决停车与绿化的矛盾。5、吴良镛先生在对人居环境科学进行探索的同时,非常重视科学方法论,尤其是整体论思维。他以整体论思想指导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的人居环境科学方法论是整体的方法论。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他曾说:研究建筑、城市乃至区域等的人居环境科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只有以整体的观念,寻找事物的相互联系才是人居环境科学的真谛所在。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吴先生有时也称自己的方法论是贯融的综合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体系,是围绕城乡发展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他把复杂的人居环境比作一个复杂巨系统,每一个学科只能为全面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方面,而它们之间往往又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贯融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解决复杂的人居环境问题,因此面对小区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计划:

2018.12.1-2019.1.1 确定场地

2019.1.2-2019.3.2 实地勘察与调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提高绿化率。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建设。

3、节约土地资源。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节约土地。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人类,并合理利用其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