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儒家文化与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实体企业集团蓬勃发展。在集团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资源配置是基础性问题。如何分配资源,哪些因素会影响资源的分配以及如何分配才能使企业达到最优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深受其熏陶。儒家强调平等,“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体现了平等的思想。而在集团的内部资源配置中,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集团该如何平等地分配资源,子公司是否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该资源等问题都关乎整个集团的发展。另外,儒家强调仁爱、和睦,这对子公司在既定的资源下如何实现资源互补,相互帮助以稳定发展也带来启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一个集团内部,各类资源如何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是核心问题。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无论对企业的短期绩效还是长远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企业集团在成立子公司后,应遵循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这样才能减少内耗,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儒家文化在现代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运用,如何将古人的管理智慧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成了一个热门的问题。目前的一些企业在资源配置问题上面临很大的挑战,企业决策者越来越感受到进行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儒家文化中蕴含着的某些思想对于决策者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启发。所以基于对当前在资源配置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的分析,以及对其所在地区儒家文化影响程度的大小的研究,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拟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使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在惊叹之余开始探索“东亚经济奇迹”的原因。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赫尔曼卡思首先明确地以儒家伦理来加以解释,并称日本与东亚“四小龙”为“新儒教国家”。日本筑波大学高桥进教授在分析日本企业经营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时说,日本企业的组织原则为“集体主义”“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组织伦理强调忠诚,孝顺、智慧,否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其中“集体主义”体现了“礼”“和”,“终生雇佣”体现了“仁”“孝”,“年功序列制”体现了“礼”“五伦十义”。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兼大英百科全书主编弗兰克吉布尼则认为,日本将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与战后的美国企业引入的现代经济观念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运用,形成东西合壁的“儒家资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思想”,“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日本经济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余英时在《士商互动与儒学专项》一文中论证了明末清初已出现“士商合流”的趋势,儒学已流入商人基层,而且商人也将儒学看成自己所有的精神资源了,自觉在经商之道中融入儒家思想。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认为,企业管理具有文化的属性,脱离不了各国本身具有的文化传统,西方企业管理理论所体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涉及到西方人宗教道德中传统生命信仰形式和价值理念,在儒家文明熏陶下的人们不一定适应其思想核心,中国的企业管理应该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上。西方的理论可以借鉴,但必须依照中国国情综合改造为我所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儒家文化与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周少明.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研究——以儒家文化为视角[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程晓文,张淑萍.儒家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5(26):49-50

[3]董海生. 齐鲁文化与山东文化产业发展[d].青海师范大学,20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