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恶意”与“人性”——东野圭吾《恶意》中的野野口修形象启示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的背景

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天王,他笔下的侦探推理小说获奖无数,长篇小说《秘密》入围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第120届直木奖;长篇小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1985年,《放学后》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创造了日本三大推理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一名一并收入囊中……国内的学者对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创作背景等方面多有涉及,并且常常以《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例子分析,而以其笔下其他推理小说作为例子来分析的情况并不多,例如《恶意》一书,在知网上搜索到的与之相关的论文屈指可数,因此,本文意在探究学者们对于《恶意》一书研究文献的全面性以及学界对于此书研究颇少的原因。《恶意》是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96年首次出版。《恶意》讲述的故事是凶手野野口修因为患上恶疾,无法怀揣着一份对被害者日高邦彦的“恶意”死去而将其杀害,并意图破坏日高的名声和他的一切,而这份作为全书最大疑点的动机却被刑警加贺恭一郎察觉,在小说的最后,加贺恭一郎通过讲述自己的推论将野野口修所有的犯罪经过、犯罪动机全部揭示,这份被赤裸裸地展示出来的“恶意”不免让所有读者都觉得毛骨悚然,受到冲击。近五年,国内学者对《恶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恶意》叙述手法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一、东野圭吾与《恶意》

(一)《恶意》情节梗概

(二)东野圭吾笔下的人物类型

为了引入野野口修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部分会先把他的一些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拿出来做一些笼统的概括和分析。例如有侦探形象、犯人形象、受害者形象等等。

(三)引出论题

二、野野口修

(一)野野口修的人物性格

主要性格特征有以下几点:

(1)思维缜密

思维缜密表现在他引导加贺判断失误时的说辞是环环相扣的,把真正的犯罪动机隐藏的很好,这或许也来自于他作家的身份,逻辑缜密; 新颖表现在他隐藏自己真正的犯罪动机,以退为进,把握侦探的一些怀疑心理实现真正目的,不同于一般犯罪。

(2)智慧过人:隐瞒、有意误导、无人意料

能够通过自己的手记一步步引导侦探走入错误的方向,证明他非常了解读者的心态,也了解自己怎么去写作能够影响到读者的心态。

(3)孤僻

书中有对他的评价“有关他私生活的领域,知道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他一向就不太和人来往。”

(4)懦弱、消极

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不是想要积极进行治疗(“手术都已经安排好了,但病人好像缺乏手术意愿”),而是逃避,想要放弃生命,甚至在结束生命前进行了犯罪。

被校园霸凌之后不是进行反抗,而是加入施暴的群体伤害他人。

(5)阴暗

“过去之章”中过去的同学们对野野口和日高的评价,是他们的人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野野口并不感谢一直在帮助他的日高,而是产生了嫉妒之心,不断地伤害日高。

(二)形成扭曲性格的原因

(1)家庭环境

母亲从小给他灌输的一些思想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母亲的抱怨、消极想法是造成野野口扭曲人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2)生活境遇

在职业生涯上,总是不如意,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便实力超群,却还赶不上日高得到的成就。在感情生活中,日高如意美满,他却始终孤身一人,从书中“他相亲很频繁”猜想他并不受女性欢迎。学校生活中受霸凌。

(3)自身的懦弱

(4)劣根性

三、从野野口修看人的劣根性

(一)人性的阴暗

黑暗面的具体体现如自私、贪婪、懒惰、暴躁、无礼、自负、骄傲、邪恶、吝啬、推诿等等,凡是人性的弱点都应包括之列。野野口有很多的黑暗面例如自私、邪恶、推诿和贪婪等(这里会通过一些小说中具体的事例说明)。

(二)阴暗人性的爆发

(1)遭遇重创(如书中的野野口,生命即将终结之时爆发恶意)

(2)贪婪和嫉妒的情绪达到顶峰

(3)受到诱惑

(4)自身躲在暗处不会被发现时(网络键盘侠)

(三)阴暗人性爆发的影响

答案是一定的,会造成负面影响,但在控制范围内。

例如书中的案例,野野口味了一己私欲杀害、陷害日高,由于日高知名作家的身份,引起媒体、大众的广泛关注,展露了人性的黑暗,这一定是造成负面影响的。但如果利用这个事件做好群众疏导,使事件的影响向正面发展,负面的影响还是能够得到控制。

接着会举现实的例子,例如前阶段的“拉姆”事件,被前夫火烧身亡;又如近阶段的代孕事件。

四、现实启迪——如何对待和克服人性的黑暗

人不可避免的会带有软弱、黑暗的一面,重要的是如何去对待和克服这种情绪。例如野野口,当他遇到校园暴力,他应该克服软弱的情绪,像日高一样永不妥协,而不是选择逃避。

把(三)中的一些例子在这里继续做分析,在他们受到诱惑、爆发恶的人性之际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做一些什么事情来缓解自己。

预期目标

在对《恶意》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野野口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形成扭曲人格的原因,并通过虚拟、个体的野野口将话题扩展到现实、群体的生存在社会中的人。并通过罗列现实实例分析具体事例中人类展露阴暗面的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具体而详细地探讨在爆发恶意时我们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社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辅助。在深刻研究其他学者的论述与文献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探讨,形成自己独创、新颖的观点。并在写作过程中精益求精、认真严谨。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将近五年关于东野圭吾《恶意》一书的所有研究文献做阅读、研究、总结分析,对作品的研究背景有初步了解和总体印象。

2、泛读文本法:阅读《恶意》,初步了解人物个性、情节设置和故事结构。

3、精读文本法:仔细阅读《恶意》一书,将每个情节的细节所透露出的人物性格详细地记录下来,做成读书笔记。

4、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社会现象提出,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

5、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各种案例中阴暗面爆发的原因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步骤:

1、仔细阅读《恶意》一书,针对人物性格这部分做好记录和分析。

2、收集与论文需要有关的论文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

3、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

4、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5、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4. 研究创新点

[1]孙怡文.从《恶意》看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创作风格[J].中外交流,2017,(46):96.

[2]刁婵娟.从叙述层面浅析东野圭吾的《恶意》[J].青年文学家,2019,000(008):108-109

[3]李凤亮.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J].外国文学研究,2003,(1):92-97

[4]荣华.东野圭吾《恶意》中指示转移的认知分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1):47-49.

[5][日]东野圭吾著.恶意[M].娄美莲,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6]张璇,余德文,谭嘉仪.文学接受视域下对《恶意》期待遇挫现象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11):7-9.

[7]侯立兵.东野圭吾《白夜行》的叙事解读[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1):42-46

[8]赵祺平.东野圭吾“加贺探案”系列叙事特征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9]殷宏雁.“加贺探案集”的创作特色与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19(18):12-15.

[10]沈昀,杨俊.浅析东野圭吾笔下《恶意》中的人性善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7):0182-0182.

[11]潘丽莎.浅析东野圭吾的《恶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2):47-48.

[12]肖祥.东野圭吾《恶意》的叙事艺术[J].华中学术,2017,9(04):74-81.

[13]严鑫.《解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恶意〉中的人性描写》.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16.

[14]秦思思.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特色解析[D].湖南大学,2012

[15]杨宁.极致的骗局———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5):7-8

[16]王旭蕾.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艺术特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6

[17]杜艺.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独特风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8]杨洪俊,周艳霞.东野圭吾侦探小说的魅力解读——以《白夜行》为例[J].名作欣赏,2011(33):73-75.

[19]金涛.东野圭吾文学作品中恶女形象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20]李黎.东野圭吾:人性的黑暗[N].经济观察报,2011-06-13(53).

[21]钟翔.论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死亡书写[D].湘潭:湘潭大学,2012.

[22]覃霄.东野圭吾作品中人性的扭曲和变形——以《白夜行》为例[J].作家,2014(08).

[23]王冬雪,刘国文.《解忧杂货店》中的人性及现实意义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11).

[24]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J].语文学刊,2010(07).

[25]栗桢.日本推理小说的两条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6]李晓红.东野圭吾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

[27]汤锦花.论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中的多元伦理观[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

[28]汤祯兆.加贺恭一郎的嬗变[N].第一财经日报,2013- 08-15(03).

[29]王燕君.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红手指》[J].青年文学家,2012(03).

[30]王丽.希望与歧视轮回——东野圭吾《信》的解读[J].北方文学,2011(4):35-36.

[31]东野圭吾,李盈春.《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人与人真诚面对时产生的小小奇迹[J].新作文:初中版,2014(9):64.

[32][日]东野圭吾著.白夜行[M].刘姿君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

[33] [日]高桥敷著.丑陋的日本人[M].王新民译.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8.

[34] [日]东野圭吾著.红手指[M].于壮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6.

[35]李玫瑾著.幽微的人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9.

[36] [奥]阿德勒著.理解人性[M].江月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0.06.25——2020.07.05 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2 2020.07.06——2020.10.10 阅读资料,完成资料索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