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形式中的现代意涵——于右任诗词探微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于右任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十几年,诗歌风格也几经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辛亥革命前为第一阶段痛定降儿思故国;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第二阶段大呼万岁定中华;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第三阶段吾躯甘愿为国捐;1949年去台之后到1964年去世为第四阶段梦绕神州泪两行。于右任一生创作的诗词数量不多,现存1156首,但范围较广,涉猎怀古、怀人、纪事、纪游、题画等多个题材。他的诗歌或多或少都显露出孤儿、孤客心理;怀念故国故乡故人情怀;以及一种矛盾复杂的家国情怀:一方面是充满积极的革命斗志,壮怀激烈;另一方面又时常感怀自己双鬓白、人生迟暮,无力挽救神州故国的悲怆之情。于右任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蕴含着沉重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他的诗歌与时代命脉紧密相连,他的心神与神州受苦民众同悲同喜,他始终以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修身名言治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才陆续对于右任及其诗词做研究。目前研究文章(专著)内容涉及他的传记年谱,诗词集,诗词风格及内涵等方面。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论文结合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后十几年的时代背景,对于右任诗词在各时期的创作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探求其艺术渊源、艺术创新;从作品分析入手探究其传统文学形式与现实、人生、心灵世界的关系;以诗文为证,剖析于右任诗词体现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士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纠葛;对传统的文学形式在现代语境下的存在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思考。具体如下:
一、于右任诗词各时期创作状况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于右任各时期不同题材的诗词作个案研究,以具体诗词论证相应观点。
2、文献法。查阅有关于右任诗词、生平资料、专家评述研究的文献;查阅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年的史料,了解期间中国重大社会事件,帮助更好地梳理于右任诗词与时代的关系;借阅西安于右任故居及于右任标准草书协会提供的内部珍贵资料,以期全面真实地了解于右任,使本文的论点更具说服性。
4. 参考文献
[1]于媛.《于右任诗词曲全集》[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
[2]周明.《于右任诗词曲全集前言》[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
[3]刘永平.《于右任诗集[附录]于右任先生年谱》[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2022年1月9日,确定选题,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2022年3月5日,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2022年3月6日2022年3月29日,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