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论略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其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作品我们通常把它比作一把钢刀,剖开现代中国的封建皮囊,露出荒唐的国民劣根性。国民劣根性是由来已久的,但是在当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这一现象现在异常突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所以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封建愚昧的。当然,国民劣根性大部分是通过小说作品来表现的,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我们看到了种种可笑的人和事。然而我们在研究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群人——“看客”。“看客”在鲁迅的作品中,通常都是不起眼的角色。他们有的可怜同情主人公,有的嫌弃看不起,还有的看破一切不做任何评价,不同的围观主角却都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此课题的相关历史和研究现状
4. 参考文献
[1]何云贵.看客: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一个独特贡献[j].求索,2006(2).
[2]缪军荣.看客论——试论鲁迅对于另一种“国民劣根性”的批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3]廖超慧.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的文化底蕴[j].理论月刊,1996(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5.11.4——2016.1.9.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遴选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研究状况,与老师协商确定论文选题。
2、2016.1.10——2016.3.5.指导老师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并向学生下达。
3、2016.3.6——2016.3.29.学生完成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提纲。
4、2016.3.30——2016.4.30.学生完成论文初稿,老师适时指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