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から見る太宰治とその罪の意識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面西化,不少日本作家开始认识到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罪意识”,并自觉将其融入作品之中。太宰治受到当时西方罪感文化的影响,开始审视自我以及世人的罪恶。《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一生所犯之罪的凝视,表现出作者对世间诸般罪恶的思考与自我救赎的尝试。
在国外,大柴让治(2002)将罪与耻相联系,有光兴记(2001)研究罪恶感,羞耻心与性格特性的关系,更多的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罪恶感与日本的“耻”相联系研究,或在分析《人间失格》时将文章内容与“耻”直接联系。尽管如此,这一类研究依旧十分少见。
在我国,成诗怡,史永霞(2018),张婷(2016)都对《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进行了解读,但仅限于文章本身及主人公叶藏的心理分析,并没有更多的探究文章背后作者的罪意识。还有更多的是由《人间失格》来解读太宰治一生的论文,其中提及罪意识的文献仍然很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罪意识”一词来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全面西化,不少日本作家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中的“罪意识”,并自觉将它融入作品之中。太宰治正是受当时西方罪感文化的影响,开始审视自我以及世人的罪恶。 首先,本课题从《人间失格》入手,由此分析太宰治笔下叶藏的人格,人性的真实、常态的可怖。并结合文本讨论“人间失格”的真正含义,叶藏断言自己“丧失为人的资格”,却成了他人眼中“神一样的好孩子”。此处的“人间失格”并非如日常语境中的“不是人”那样带有绝对贬义,而别有一番辛酸无奈的内涵。
其次,作为太宰治的自传性质的代表作,课题从文章出发解读太宰治的一生。
最后, “人间失格”也正是太宰治“罪意识”的体现,是他给在罪恶世界中浑浑噩噩的众生的最后忠告。文章将从叶藏与太宰的异同对比,着重分析太宰治的罪意识。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研究步骤:
1-8周:清楚把握文章主题,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组成,进行文献搜集和阅读,收集有用信息,研究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
[1]小山悳子.キリシタンにおける罪意識[j].史苑,1964,25 (2), 13-25,
[2]大森郁之助.人間失格はなぜ《父の罪》か[j].札幌大学女子短期大学部紀要 サッポロ ダイガク ジョシ タンキ ダイガクブ キヨウ.--(an00074536) 1 号 (昭 58.2)- 8, 1986 ,a1-a11,
[3]太宰治.人間失格[m].改版34版.東京: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198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6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7-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5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