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名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废名,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集中在1949年以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桥》、《枣》、《桃园》,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诗集《天马》、《镜》、《水边》,诗文集《招隐集》。此外,他对于新诗和佛学都有着自己的研究,著有专著《谈新诗》、《阿赖耶识论》等。49年以后文学创作较少,主要从事古代诗歌、鲁迅学术研究等,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著作。废名出生于湖北,自小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并伴随有佛、道思想的影响;“五四”之后,西方文艺思潮涌入,寓居北京的他开始思考故乡的种种,思考在社会变迁、世代交替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乡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思考在这样的历史与社会条件下的人性与人权。所以他的文学作品自问世起就带有浓厚的个性特点,如:晦涩的文风、禅趣和诗味、乌托邦色彩、文体的创新、厌世观、悲观色彩、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等。对于他作品的研究也一直不曾间断,成果丰硕。
从时间上看,学界对于废名的研究大概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废名作品的出现到1949年,研究文章有三十多篇,主要的研究者就是作者同时期或稍晚的文学批评家,如周作人、鲁迅、刘西渭、沈从文、灌婴( 余冠英) 、孟实( 朱光潜)等,这些研究废名的前辈虽然发表的文章不多,但成果显著,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第二阶段为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受到了时代因素的极大影响,极有针对性,带有很强的偏见,所以这一时期对于废名的研究不可取、不足信。如吴代芳1957年在《文史哲》第一期发表的《目前杜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评“杜甫诗论”和“杜甫写典型”》一文中批评废名“冯文炳先生的《杜甫写典型》一文中,贯穿着唯心主义观点、庸俗社会学倾向和虚无主义观点”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第三阶段为新时期以来,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善和文学研究政策与思路的转变和改善,对于废名的研究才真正被重视和公正对待,学界轩起了一股热潮。这一时期的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废名遗作的收集、整理与出版。代表人物有冯健男、陈建军、王风、吴晓东。废名的侄子冯健男就曾说过:“小说比较好办,作家留下了五个小说集子,《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虽未出书,却有连载。但诗、散文就不好办了,作家的藏书、书稿多所散失,他发表过的诗文又很少存底,残留的手稿或剪报少有注明写作年代和发表日期,这就都需要查找。”可见收集整理其遗作难度之大。但经过废名的这些热爱者和追随者的不懈努力,成果非常显著。出版废名作品31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废名全集》(全六卷),被学界誉为《鲁迅全集》之后现代文学领域编得最好的作家文集;资料搜集与整理方面的文章接近40篇,大多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对于后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奠基和借鉴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二、废名现代思想的形成
(一)风云交替的时代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一、作品阅读与研究。
认真阅读乡土小说《桥》、《竹林的故事》、《菱荡》、《桃园》等。从作品中总结归纳,提炼出对本论文有意义的结论。
二、研究资料阅读与研究。
4.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第6卷)[m].1981.[2]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桃园跋、枣和桥的序[a]止庵,校.苦雨斋序跋文[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陈方竞.鲁迅与浙东文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1).
[4]王岩石.废名文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14——2022.12.16 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研究状况,与教师商定论文选题。2、2022.12.17——2022.2.26 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准备论文撰写资料。
3、2022.2.27——2022.3.19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与论文提纲框架。
4、2022.3.20——2022.4.23 学生完成论文初稿,教师适时指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