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潘岳悼亡诗对《绿衣》及《葛生》的文本接受研究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从单一作品角度分析

我认为要了解潘岳悼亡诗的意义,不能脱离整个中国古代悼亡诗的鉴赏。2002年陈小芒和黄卫兴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认为潘岳的悼亡诗既继承了前代作品的基本表达方法,又开创了悼亡诗的新境界,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文章总结了悼亡诗抒发感情的四种模式,分别是感物伤怀、孤独凄凉、生死相随以及托梦寄情。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悼亡诗最终有三种价值取向,即亡妻品格的不可替代性、自我情感宣泄的不可遏制性以及从悼人转为自悼的悲情。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分析已经涵盖了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各种风格,确立了基本框架。

2007年,谢卫平在《邵阳学院学报》第6卷第4期发表了《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发展》,把潘岳悼亡诗三首视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且最完整的而大胆悼念亡妻的文人诗作。这篇论文角度比较单一,作者认为悼亡诗意象选择贴近生活,情感以歌颂亡妻美德为主,得以发展仅是因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总体来说思路并没有突破2002年《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绪论

“古代悼亡诗的价值在于,它以悲怨深切的情思,素朴纯洁的风貌,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净化、情趣的升华和悲怆美的享受。”而潘岳及其悼亡诗的出现,彻底确立了这类诗歌的体制,三首悼亡诗也奠定了潘岳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潘岳之前已有《葛生》、《蓼莪》和《绿衣》这样的悼亡诗,但是悼亡的对象比较宽泛,没有特定的限制。冠以“悼亡”之名,自潘岳始,“悼亡”的狭义概念逐渐形成,后世以此为题,均为悼念亡妻之作。潘岳在悼念亡妻的基础上,更进行了对于生命和哲学的探索。潘岳对杨氏的悼念与生死问题交织在一起,悼人的同时也包含深切的自悼情结,这一点继承于《绿衣》。另一方面,作者也在试图寻找解脱的途径。潘岳对于死亡始终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选题研究方面,除了对原诗的认真研读外,十分重要的途径是在各大网络文献库中检索和阅读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并从学校图书馆及市立图书馆搜集大量相关的书籍加以研读。与此同时,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时刻了解当下国内外对于本选题的有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此外还认真研究了老师的指点意见和同学们的建议,并加以吸收,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本选题的研究中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陈小芒、黄卫兴.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

[2]谢卫平.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7(4)

[3]邱美煊、温东荣.从潘岳《悼亡诗》看潘岳其人[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6月--2022年10月:认真阅读作品选择研究方向,并完成研究综述。

2.2022年11月:确定论文题目。

3.2022年11月--2022年1月:完成论文提纲,请老师帮助修改,提出修改意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