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天文图》信息系统研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天文图》的历史背景:
青石质地,碑石完好。碑分星图与图说两部分。据《元史》载,北宋政府曾于景祐、皇祐、元丰和崇宁年间,组织过四次星象观测活动。这份星图,就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的观测结果绘制的。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
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使整个天球的星座都投影在其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圈,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可以看见的界线。另有一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0角。黄道和赤道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中央还有两条不规则的线,表示银河。从小圆到大圆之间还画有二十八条经线,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标明星名的星339颗,加上无名的星,共计1440颗。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古代苏州石刻《天文图》为基础,运用arcgis直接打开《天文图》获取像素坐标,确立坐标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天文图》中已知的星座进行分辨与确认,在坐标系中对其位置进行解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查询:首先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了解前人对《天文图》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取相关经验。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对不了解的概念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2)双向对比法:通过对比石碑上的星座和现代星座图谱,来记录石碑上的星座的名称位置,同时比较古今星系的异同。
4. 参考文献
[1]张家泰.“天地之中”与登封观星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03):28-34.
[2]李良.探索恒星世界[j].现代物理知识,2009,21(02):3-17.
[3]任凭,邢志忠.窥视苍穹:从肉眼观星到太空望远镜[j].现代物理知识,2007(02):55-5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3.23 第3周,下发任务书
2 3.26~3.30 第4周,完成开题报告
3 4.2~5.18 第5周-第11周,完成《天文图》坐标系统解读,恒星、星座信息的数字化,对天文图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完成初步开发,完成论文主体部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