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ひとり日和』における虚無感について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日本出现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而维持生活。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一个人的好天气》是2007年日本文学芥川奖获奖作品,在芥川奖评审会上,八位评委中就有六位,将票投给了这部作品。芥川奖评委石原慎太郎和村上龙都对《一个人的好天气》宠爱有加。《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的“核心”场所是这样设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主人公以这一场所为媒介,眺望世界,描绘别人眼里的自己。作者并非“有意识地”设定这一场所及其意义的,应该说是凭借直觉捕捉了无意中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作者通过描写这个身处下层阶级的少女——知寿身上发生的一些生活变故,以及她面对这些时的心情、态度和感受,把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社会、人生融入了字里行间。
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一个人的好天气》了解到做一名自由职业者的辛酸,感受到日本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的心理。而通过集中研究“飞特族”这一特殊群体的虚无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当代日本的就业文化、群众心理,从而了解一部分的日本人的精神特点。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优越生活环境中长大,对未来没有追求目标,没有一技之长,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一代日本青年的虚无感。另外日本人之间的距离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加剧了人内心的虚无感。从社会角度研究这种现况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从个人角度研究这种现况与培养个人能力的关系。当前,日本的新一代普遍内心迷茫,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已经或者即将成为日本支柱的一代,他们的选择将决定日本的变化和发展。本课题将结合《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重点分析“飞特族”以及新一代日本人的虚无心理。《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集中而形象地展示出这类人的生活、心理。所以主要先对作者以及小说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深入理解主人公三田知寿内心的虚无感在书中的表现,然后探求主人公内心虚无感的原因。原因的探寻首先从小说中提取出原因,接着联系日本当代社会背景、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等来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接着,根据当代日本的社会现象来思考这种虚无感对当代日本的影响,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如自杀率高、青少年犯罪率高等。最后,针对此类社会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预期目标: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日本人的虚无感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不同的时候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我通过这篇论文,希望可以窥探到日本新一代正视虚无感的原因和心理,以此来帮助青年甚至是中年人直面人生,给他们在迷茫而虚无的人生拼搏中给予一丝勇气。通过以上研究,不仅能加深对飞特族心理的认识,也有利于了解日本社会的虚无心理本质。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完成论文。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鶴見俊輔等.文化[M].东京:岩波書店,1968.2)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东京:弘文堂,2001.
3)小杉礼子.フリーターという生き方[M].东京:勁草書房,2003.
4)石井均.日本文化の豊かさ[M].东京:文芸社,200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