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における魚食文化の比較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日两国都有着各自的鱼文化,这一点已经说明了两国在鱼文化方面的共同点,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两国的鱼文化又表现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本论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第一,鱼文化现象,自古以来,鱼这一形象对两国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象征。比如中国的鲤鱼跳龙门,年年有鱼,日本的男孩节鲫鱼旗,在这里,两国的鱼文化现象中有一个相同点是两国的鲤鱼崇拜,日本对鲤鱼的崇拜是受中国所影响。此外,日本除了每年的鱼祭活动以外,其鱼文化更多体现在料理方面,因此调查归纳两国现存的鱼文化现象是本课题的第一个目的;第二,鱼与性,在中国鱼是性爱的象征物,而在日本鱼则有性冷淡的寓意,因此,探讨鱼在两国之间各自代表象征着什么是本课题的第二个目的;第三,从鱼与性之间的联系来比较两国的生育状况。近年来中国的放宽二胎政策与日本的高龄化,鱼与性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在中国鱼更侧重鱼吉祥喜庆多子多福的这种性质,而在日本鱼则有代表着性冷淡一说。考察两国鱼与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比较两国近年的生育状况的差异是本课题的第三个目的。通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两国的文化现象有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将从中日两国鱼文化的比较来看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1,首先通过殷伟编著的《中国鱼文化》及矢野宪一的《鱼的文化史》来对两国的鱼文化现象进行阐述;在中国鱼更侧重于吉祥喜庆的精神象征,而日本则侧重在料理与性方面;2,对两国鱼与性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鱼在中国代表着多子多福而在日本却代表着性冷淡;3,对鱼与性的深入研究中论述性在两国生育人口方面的影响,阐述中国的二胎政策以及日本的高龄化社会少子化现象。
本课题预期目标为整理归纳出两国鱼文化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两国各自的鱼文化,理解两国鱼与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两国鱼与性之间的关系的差异。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通过大量收集资料,对两国的鱼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阐述两国的鱼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两国鱼文化的异同,由此过渡到两国鱼文化与性之间的关系的差异,借助殷伟编著的《中国与文化》和矢野宪一编著的《鱼的文化史》来进行具体阐述,通过对两国鱼与性之间的阐述来对两国近年来的生育状况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两国鱼文化之间的异同及鱼与性之间的关系的差异。
4. 参考文献
(1) 矢野宪一《魚の文化史》[m].东京:讲谈社学术文库出版,2016.1.8
(2) 长崎福三《魚食の民》日本民族と魚[m].东京:讲谈社学术文库出版,2001.1.10
(3) 三浦展,《東京は郊外から消えていく》[m].东京:光文社出版 2012.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 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 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 周:交一稿; 13 周:交二稿]。 |
| 3 | 14-16 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 周或 17 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