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における祭り文化――阿波踊り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辞典中“祭り”的释义是为了感谢、祈祷、慰灵,而祭祀神佛、祖先的仪式。祭祀文化起源悠久,在各国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式。而日本独特的的祭祀文化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祭祀文化与日本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世界范围中大放异彩。
本课题通过查阅各类相关资料和文献,并结合日本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达到深入探究日本祭祀文化的目的。先从其定义、种类和形式等方面分析,日本的祭祀活动类型繁多,如最为久远的例年祭,是为了祭祀神明、祈祷丰收。之后出现的火神祭等除了这样古朴的目的之外,还包含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的重视。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又出现了市民祭等祭祀活动。近年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趋势中,又出现了一批以祭为名的庆祝活动。
在此基础上,以阿波舞为中心,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近些年来向全国发展的态势,探求日本独特的地域性祭祀文化的特征。日本政府及地方联合会在宣传地域祭典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提供补助金,以及在公共场合进行宣传推广。地方联合会一方面严格制定祭祀用品标准,一方面不干涉活动的具体运行。提高了地域活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探究和展望祭祀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分析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以日本的三大祭祀活动,即京都祇园祭、东京神田祭和大阪天神祭为例,从其起源、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日本祭祀文化的概要进行介绍,对其进行分析。祭祀仪式虽不尽相同,但起源相通,起初都是为了感谢神明赐予的丰收,以及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而形成的。这类涉及神灵的祭祀活动都有一定的特征,即遵循迎神、人神合一、送神的流程。山车游行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相信在祭祀中神灵会降临并传达旨意,并在摇晃山车的过程中达到合一的状态。
(2)以近年兴起态势迅猛的德岛县当地祭祀活动——阿波舞为中心,通过分析其起源、特征以及向全国的发展历程等方面,探求在三大祭祀活动之外的日本独特的地域性祭祀文化。关于阿波舞的起源,普遍一说是在天正15年(1587年)蜂须贺家建成德岛城时,为表庆祝城下的百姓不拘礼节地跳舞。阿波舞的特征是随意性强,节奏激烈,不拘于模式。阿波舞的发展迅速,如今影响已辐射到周边及更远的地区。每年八月在东京高圆寺举行的阿波舞,观众高达120万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推理法。
4. 参考文献
1)米山俊直.都市と祭りの人類学[m].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86.
2)鶴見俊輔小林和夫.祭りとイヘントのつくり方[m].東京:晶文社,1988.
3)松平誠.現代ニッポン祭り考[m].東京:小学館,199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