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の集団意識の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1)日本人从过去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内外之分,何为“内”,何为“外”,‘内’即是日本人将自己的亲属当做‘内’,上升到某个具体高度的话,甚至这个国家都被当做“内”,对于‘内’,他们说话随和,不拘束。而对于“外”而言,则是谨慎言之,甚至敬而远之
(2)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在江户时代,为了生存延续,武士对封建领主表示绝对的忠诚 ,让武士明白有“家族”才有他“个人”,有集体才有他个人,直至现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依旧存在。
(3)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日本是一个岛国,空间有限,但是人口却很多,如果不去牺牲自己的利益的话,就无法保持集团内部的稳定。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中国有中国独特的集体意识,日本也有日本式的集团意识。二者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更有不同精神特质。首先,论述日本人之集团意识的客观表现,中国人之集体主义的一般特征,及二者之同异。其次,论述中日集团意识同异的深层原因。如对日本人来说,应考察武士道及其核心德目与精神,如忠诚、名誉、武勇等,对他们集团意识的深刻影响。再次,论述二战当中日本人之死。先论不畏生死之日本人的勇猛精神与武士道,再论死之极致形态“切腹”,及其与武士道集团意识之关联。日本近现代企业之集团意识亦是武士道忠诚意识的现代表现,明治维新至战前迅速崛起、二战后重新崛起乃至现在的高度发达均与武士道集团意识有着深刻重要的关系,其充分表现便是大规模的“过劳死”现象,此堪为日本人之绝对的企业尽忠精神及集团意识的绝好象征。最后,则应论述中国人之 集团主义的本质及其深刻文化根源。
预期目标:本文预期打算从比较现象入手,从背景来逐步分析中日集团意识的差异性,再具体阐述武士道精神,从江户时代的“武士”精神角度来看,其对日本的集团意识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打算利用空余时间去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其现实中的意义,也可以更加理解日本集团意识,这对理解中国的集团意识来说有着一定的帮助,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可以学习日本集团意识的优点,这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个案分析法。
4.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长尾刚.日本がわかる思想入門[m].东京:新潮社,1993 .
2) 企业家精神研究组.日本人企业家精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