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ノルウェイの森』の中国語訳本について――林少華訳と頼明珠訳の比較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外国文学作品的中译本对比研究,是深入探讨翻译理论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语言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不同于政论文,一版成熟的译稿,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即为译者的身份标识,体现出译者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言风格。文学作品的翻译灵活性虽然很高,但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发挥,好的文学翻译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原汁原味的风格,充分传情达意,又不拘泥于原文,沦为‘翻译腔’。本课题选择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最具代表性且风格迥异的林少华、赖明珠两个中文译本,从几个方面探究翻译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翻译学习与实践有所启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介绍选择的译本与选择原因。 二)论文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的影响。 翻译在体现原作风格的基础上要发挥译者主体性已成为译界共识。结合翻译理论,对照日语原文,具体比较《挪威的森林》两个中译本,可以看出译者性别及个人风格对主体性发挥的影响。总结因为对性别(主体性)在对白中的体现以及翻译风格等的影响。 2.译者在景色意境翻译中体现出的翻译审美意识。 原著不仅多有对白,景色描写也非常多,而写景亦是抒情,在景色描写的翻译策略上,不仅显示着译者深厚的汉语功底,也是一种审美意识的体现。 3.加译减译等翻译技巧的对比。 4.对英语歌名、人名等文化差异的翻译处理。原著中有大量的欧美的歌曲、人名等专有名词,此类外来语是否有固定翻译范本,是否使用固定范本,固定翻译是否能表达出特定情境下原作者的意图,对此类问题进行举例分析。 5.误译对比以及误译产生原因 误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通过对比来探究误译产生的原因和今后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程度规避误译的方法。
预期目标:课题对林与赖在原著语言风格的处理、加译与减译等翻译理论的具体实践、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欧美等外来文化的翻译处理等层面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力求对今后的翻译学习起到借鉴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阐述选择林、赖版本的理由
2.多角度对比林、赖译本的异同
(1)译本对白对比,
4.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樹,柴田元幸.翻訳夜話2サリジャー戦記[m]. 東京:文芸春秋,2003(6)
2)藤井省三.村上春樹のなかの中国[m]. 東京:朝日新闻社,200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