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背景:
随着社会体制的剧烈变迁,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旧有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念、道德体系以及社会利益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而在许多领域,相应的新制度、新规范尚未适应社会的变革。新旧体制的摩擦与碰撞,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家庭关系带来新的影响,家庭关系的变化,必然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学者的关心和注意,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为主的养老方式正在逐步弱化,致使农民的养老风险不断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研究,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根据科学的统计和分析预测,到203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35%左右,也就是60 岁以上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3左右。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于城市人口,加之我国农村,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城市迁移等原因,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问题形势严峻,导致农村由此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方向发展,现在的养老问题已经使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无法承受,供养老人这一孝行在农村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由此,切实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也将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预期目标:
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究,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意义以及存在现状,对比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总结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意义。以苏州吴江区为例,着重对苏州吴江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其制度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出吴江区当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引起的社会反响。最后,基于苏州吴江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苏州吴江区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和在图书馆阅读等方式,大量搜集国内外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找出养老保险的概念、改革及相关理论等,为本文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
文的研究以苏州吴江区农村为例,在对其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实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4. 参考文献
[1]肖莹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讨[j].青春岁月,2013,(4)
[2]李曌.苏南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2009,(6)
[3]李黎明.吴江区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2022年12月5日至2022年1月10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11日至2022年3月29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