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記』から見る鴨長明の人生観について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方丈记》是鸭长明著于1212年的随笔,主要内容为晚年的鸭长明在日野山方丈庵中的闲居生活和心境的记录。《方丈记》以高格调的卷首语开篇,虽为短篇,但结构井然有序,简洁严整的和汉混合文体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继序章中叙述了人与栖息地无常的主题观点之后,鸭长明描写了其亲身体验的平安末期“五大灾厄”,即安元3年(1177)的大火,治承4年(1180)的辻风(龙卷风),同年的福原迁都,养和年间(1181-82)的饥荒及元年2年(1185)大地震。他又感悟俗世居民难以摆脱关注他人生活的思想桎梏,常庸人自扰随世逐流。他回顾自己堕落的境遇,选择日野外山的草庵作为遁世后的临时隐居地,以如今超凡脱俗随心所欲的闲居景象为好,但在末尾却大为改观,固执其闲居本身就是生死存亡的绊脚石,他自己追问自己所处遁世的实质,却不予回答,只以几遍“不请阿弥陀佛”结束全篇的叙述,发人深思。
本课题将围绕经历古代贵族社会没落的鸭长明的生平展开,结合《方丈记》前半部分五大灾难的真实描写与末尾的严厉自我凝视,虚实对比分析鸭长明的遁世心理。这对于探索鸭长明所达到的宗教境界的高度和研究中世隐士文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梳理鸭长明生活的时代,也就是从镰仓到平安时代间源平嬗代的动荡,同时对照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鸭长明作品中流露出的诸行无常的思想。
2、从《方丈记》出发,由鸭长明对于几大灾厄的描述、结合他对于俗世居民总是离不开与他人牵连的感叹,与后来的遁世生活里从闲情逸致到对于隐居的严厉自省进行探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完成论文。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鶴見俊輔等.文化[M].东京:岩波書店,1968.
2)工藤好美.文学概論[M].东京:南雲堂,1979.
3)秋山虔.考究 日本古典[M].东京:新塔社,198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6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7-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5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