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中日両国の刑法に関する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与人民生活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相呼应的是——人们的法制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自然也得到广泛的关注。 在日本,专门将中日两国的刑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极少,多数是从日本刑法的某个方面着手进行讨论,例如:川端博(1998)对“日本刑法以及刑法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樋笠尭士和樋笠知恵从刑法角度以“患者自己对于安乐死的决定权”为中心展开分析等。在我国,有从死刑角度对比中日刑法的,如:曾赛刚(2008)发表的《中日死刑的立法比较研究》,钱岩(2008)《中日刑法死刑制度及存废问题的比较研究》,以及孙亚静(2012)《中日死刑比较研究》等;裴晶晶(2016),梁堂林、张异(2008),陈家林(2006)以及阎少华(2002)等则从中日法律中有关行贿、受贿的区分入手进行了调查研究。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其他方面对中日刑法展开了分析。 日本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杀害,引发了中日两国舆论的广泛关注。围绕中日两国的刑法(主要是死刑),不少中国人产生了一系列的疑惑和思考,笔者也不例外。可以说,“11.3留日女生遇害案”是本研究的重要契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中国与日本同为亚洲强国,且仅一海之隔,在文化内涵、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世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同根同源,甚至一脉相承。中日在法律制度上相互借鉴,取精去糟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两国的刑法进行比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首先,本课题将从中日两国刑法产生的背景着手,并分别研究各自刑法中所蕴含的各国的文化、历史和特色等。

其次,每个国家刑法的发展完善都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部分,我会着重研究中日刑法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各自的立法情况。对中日刑法的立法与司法情况进行概括式介绍和梳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兼用个案分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

研究步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松尾浩也.刑事法の課題と展望[J].ジュリスト第852号.1986. 2)団藤重光、町場安治.死刑廃止論[M].東京:日本評論社.19943)大塚仁.刑法概説(総論)[M].東京:有斐閣.19974)香川達夫.刑法近代法秩序[M].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975)青柳幸一等.法律用語辞典[Z].東京:自由国民社.19996)西田典之.刑法各論[M].東京:弘文堂.20027)张晋藩.中国刑法史(隋唐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的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9)茅彭年.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先秦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0)刘欣.论死刑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商界.2009(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八学期 1- 6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2

7-13周: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3

14-15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4

16周或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