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に関する諺の中日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一个国家传承文化的载体,而谚语则是作为人们的智慧结晶,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的短语的形式而存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积淀。
然而对于人类的语言,动物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人们往往习惯于通过动物的谚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及思想活动,可以说,动物的存在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动物谚语所反映的内容也是文化的体现,每个民族对于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在中日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其喻义表达存在对等与不对等现象,对于同一动物也会有不同的印象。本课题主要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关于动物谚语的对比研究,从而发现不同表达方式的趣味性,对于了解中日两国不同文化非常有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中国对于谚语的定义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日本谚语的定义是从古时候开始被人们所说的话,寓意着教训和讽刺的短句和俳句。
接着举例说明中日谚语中动物的使用,分析和其形象、习性、性格等的关系。例如中国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关于老鼠的谚语。例如中国关于老虎的谚语“一虎出山,百家猪死”、“放虎归山,自找麻烦”。例如日本关于兔子的谚语“兎死すれば狐是を悲しむ”。例如日本关于蛇的谚语“蛇の生殺しは人をかむ”。
然后从表现形式和意味上更加具体而深入探讨中日关于动物谚语。在表现形式上,中国谚语采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和夸张,如“人走时运马走膘”、“狐朋狗友”、“铁公鸡一毛不拔”等,日本谚语则是以比喻为主,如“水を得た魚のよう”是直喻也称为明喻,“鶏を盗んで得をしようと思ったがうまくいかず一握りの米を損する”是暗喻。就韵律上而言,中国有四字谚、五字谚、六字谚、七字谚、八字谚和押韵的谚语,日本有「五·五」、「五·七」「七·五」、「七·七」、「五·七·五」和押韵的谚语。在中日谚语的意思上,也各有不同,分别举例表现。例如中国四字谚语“对牛弹琴”和日语谚语“馬に念仏”意思相同,但是使用的动物却不同。中国谚语“鼠目寸光”和日本谚语“大山鳴動して鼠一匹”,这时鼠都是比喻小的事物。当然,中国和日本也有各自独特的动物谚语,如中国谚语“鸡窝里出凤凰”,日本谚语“猿も木から落ちる”等。最后通过以上中日两国谚语的举例,从谚语的定义和起源来描述中日谚语的共同点,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民族本质来分析中日谚语的不同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举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藤沢衛彦.図説日本民俗学全集[m].あかね書店.1960.
2)金子武雄.日本のことわざ[m].海燕書店.1969.
3)金丸邦三.日中ことわざ対照集[m].燎原書店.198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