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味期限及び消費期限に対する消費者意識の中日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社会,有关食品安全性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例如,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食品的生产日期被随意更改事件,2015年中国的“僵尸肉”事件(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引发了巨大轰动及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食品安全涉及人们最基本的权利的保障,而食品的保质期是鉴定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基于这一思考,本课题将着眼于针对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的保质期标示的中日消费者行为意识的比较研究。比较中日两国对于食品保质期的标示的差异,从中得出日本食品保质期标示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文化建设的启示。以食品保质期为中心进行消费者意识的调查研究,针对消费者对于不同食品保质期标示的概念是否清晰,最关注哪类食品的保质期,是否会购买促销中的即将过期的食品等问题,分析中日两国消费者意识的差异,文化差异及原因。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食品包装袋上的保质期就是初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条件。以食品保质期为中心,中日两国消费者意识的差异为研究课题。
首先本课题将说明日本的食品赏味期限和消费期限的概念和二者的区别,然后对中国的食品保质期的概念进行说明,明确中国的食品没有赏味期限,中国的食品保质期相当于日本的消费期限这一现象。
其次,找出中日两国有关食品保质期的法律规定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监管制度进行罗列与简单说明。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髙橋久仁子.田中理惠子.加工食品に表示された賞味期間賞味期限に対する消費者の理解[j].群馬大学教育学部紀要.芸術.技術.体育.生活科学編.1995(30)235-245
2)井川佳子.若年層における食材の入手と廃棄に関する実態と意識[j].日本調理科学会誌.2003(36)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食品安全法.第34条第3项规定.第34条第10项规定.第67条规定.第68条规定.20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