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のゆとり教育と中国の素質教育の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日本宽松教育从1977年开始实行,之前由于实施“填鸭式教育”,学校课时过多,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只会死记硬背;考试竞争激烈,学生压力过大,因此文部省推行了“宽松教育”改革,改进了教育内容,减少课堂内容和时间,旨在让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1989年和1998年,文部科学省曾两次对于宽松教育的内容进行修改。而在2016年,随着“去宽松教育”的实施,宽松教育宣告失败。
而中国素质教育是在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国外,沖裕貴、老沼由加里等对宽松教育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陰山英男从学力提升的角度对于宽松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策的提案。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是关于日本宽松教育与中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宽松教育及素质教育在国内的实施情况,及宽松教育实施现状带给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的研究。为此,本课题将分析宽松教育的内容、实施情况及其在日本学生中的影响,并与中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及其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对比,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建议。
具体来讲,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日本宽松教育的基本情况:1、宽松教育最初实施背景与目的;2、三版《学习指导要领》的内容分析及从中看出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宽松教育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的具体调整;3、脱宽松教育的出现及其从侧面反映出的宽松教育的实施结果。
其次,从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及具体实施,并联系当今中国教育情况现状对素质教育进行分析、解读。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宽松教育给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及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5).
2)毛红方.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教育的中国时间与理论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
3)叶澜.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 .人民教育,2007(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6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7-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5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5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