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時代以前の婚礼について————中国の「六礼」との比較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日自古就是一衣带水紧密相关的两个国家。历史上的交流更加促进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吸收与借鉴。婚礼对于两国国民来说,都有着特殊意义,两国都有不少人将婚礼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仪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礼记》中流传下来的“六礼”做法,在封建社会,不单单是王室贵族,连普通百姓都会尽力延续六礼的做法举行婚礼。飞鸟时代以来,大量“渡来人”将大陆文化传入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存在也将中国的社会习俗带入日本,和日本本土文化产生了碰撞与融合。在国外,関口裕子(1989)从社会制度方面,对于古代的婚姻和婚俗习惯进行了研究。小林茂文(1994)认为古代的婚姻是依靠男女的自由意识而成立,婚俗习惯也随意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除此以外,大林良太(1998)从文化交流方面对日本古代婚俗的产生和融合进行了研究。劉佩宜(2005)也从文献记载的角度出发探索中日两国婚俗的异同。
在我国,对于中日两国古代婚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历史学和人文两个方面。张秋颖(2015)从历史渊源、婚俗形式以及内涵等方面对于两国婚俗的相似之处进行了研究。张媛(2008)也从数字、颜色时间观念等方面探究了两国传统婚俗的差异。但是对于“六礼”这一制度的内容以及该制度对日本婚俗的影响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
本课题归纳整理两国婚俗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发展历程,分析其所体现的两国的传统思想和价值理念;并以六礼为线索,和日本文献中关于婚礼习俗的记载进行对比,探究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以及两国文化方面的异同点。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本课题将深入探讨中国六礼的内容,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究中国六礼产生的原因,探究这一制度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文化。
其次,以六礼为线索,引出日本古代(原始时代至平安时代)的结婚形态的发展;再通过文献中所记载的关于“結納”、“媒人”等与中国六礼有相同之处的部分,探究其中的异同;具体分析日本的“結納”,探讨日本結納的起源以及语源,从文献记载中探求日本古代最初的結納;研究分析日本的結納的意义和日期的选择;以及結納品的发展和其中所包含的意义。
再次,探讨日本结婚仪式的变迁,从古代神话故事到平安时代,探究结婚仪式的变化,如年龄变化以及婚礼具体流程的变化。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研究步骤:
1-8周:清楚把握文章主题,明确需要论证的内容,查阅书籍了解中国六礼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日本平安时代以前传统婚礼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劉佩宜.日本古代の婚礼について:中国の「六礼」との比較[a]. 古代日本と東アジア世界(奈良女子大学21世紀coeプログラム報告集vol.6)[r].2005.
2)大林良太.古代の婚姻[a].日本女性史論集4.総合女性史研究会編[c].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
3)江馬務.結婚の歴史[m].東京:雄山閣,197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1 | 第八学期 1- 8 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 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 周:交一稿; 13 周:交二稿]。 |
| 3 | 14-16 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 周或 17 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