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求学者的文化适应——对宁波市X中学内高班学生的分析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意义:1.1现实意义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制定了许多的政策,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既定的因素,少数民族教育仍然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存在着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与相应的对策。
内高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文化适应的课题研究便是与此有关的很好的例证。
自2000年9月开始,国家在北京、上海等12个经济发达城市的13所一类高中开办了内高班,其目的是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将来为祖国服务。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本研究运用文化适应相关理论,希望能比较系统、深层次地揭示内高班学生在学校中的的文化适应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学生的适应对策,以此,探索出相关的教育对策,以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异地学校生活,促进其更好的成长。
2.研究内容:文化适应过程涉及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能力的改变,是一个包涵认知、情感和行为诸因素的综合过程;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第二,内高班学生学校环境下的文化适应状况分析;第三,内高班学生学校文化适应困境分析;第四,内高班学生学校文化适应前景展望。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从具体方法来看,本研究采用的是调查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调查160人,主要了解学生对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
4. 研究创新点
1.从研究理论来说学生文化适应是西方学生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选题,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西方理论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基于对文化适应研究对象的异族人身份的认识得出。
近二十年来,西方学界开始关注其学习问题,如学术成就的影响因素、课堂交际的差异性、师生角色期待差异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中学内高班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抽取约160人的样本容量以及拟定10人左右的访谈对象,通过调查内高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汉文化及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等,分析其文化适应的模式、影响因素等。
2.预期进展:(1)2016年10月:完成开题报告,对研究框架与设计有一个大概的思路;提出具体问题,并相应地转化为初步的问卷设计;(2)2016年11月-12月:完成问卷的初步设计,并进行相应的预调查; 收回并整理、分析预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修改问卷内容; 制作初步的访谈提纲;(3)2017年1月:实地访问并了解具体情况,根据实际修改访谈提纲; 印刷问卷并准备调查;(4)2017年2月-3月: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 整理、录入并分析数据与资料、记录重要的情况;(5)2017年4月:结合之前提出的问题和假设以及理论和实际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6)2017年5月:对调查和访谈的过程、数据整理录入的过程以及 结果分析、结论得出的过程进行检查和梳理,修改论文;(7)2017年6月:答辩、结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