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儿童家庭教养中的父职参与研究——以K市中产阶级家庭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1.1现实意义
家庭作为儿童首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放学后的学龄儿童,母职教育和父职教育同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父亲和孩子之间独特的依恋关系,是孩子生命中十分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不仅能够影响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还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孩童通过角色采择这种心理活动学习适宜行为,也是个人社会化的手段之一。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利于儿童社会化,有利于家庭内的性别平等,有利于母亲的解放,有利于家庭关系的重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传统家庭养育与教育中,由于父母性别分工的差异,母亲承担起了教养孩子的主要职责,相较于母亲参与,父亲参与孩子教养并不理想。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为以后提高家庭教育中父职参与程度及更好地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作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1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拟对k市的8户家庭进行无结构访谈,了解父职参与子女教养的情况。
4. 研究创新点
从研究视角上,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尤其是性别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更多的强调的是父职参与子女教养对子女性别认同,对社会认知等方面。相对而言,社会学的研究就显得略少了,尤其是家庭社会学方面。本文更加注重社会学尤其是家庭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关注家庭成员与家庭关系。
在研究对象上,在国内,大多数学者还把子女作为相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忽略性别差异,缺乏父职对子女影响必要的性别分类。本文关注父职参与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父职参与对儿子和女儿的不同。
在研究内容上,当前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父职参与子女教养的有利影响,对父职参与教养的不利影响和父职缺失导致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访谈了解父职参与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探究父职参与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6-2016.10
选题准备阶段:确定研究题目,整理思路并设计研究路线,梳理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2016.12-2017.2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