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治时期迷茫的青年一代----以《三四郎》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一个小吏家庭。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不俗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一直是研究者们钟爱的研究对象。他一生创作的作品种类繁多,有随笔、诗集、小说等,数量上也颇为部署不俗,学术界对他的作品的研究百花齐放,方向颇多,相关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有结合夏目漱石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如孙苏平等人所著《论夏目漱石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中,以《虞美人草》的藤尾、《三四郎》的美祢子、《明暗》的阿延这三位新女性为对象,分别分析了她们的形象特点夏目漱石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文中提出这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更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有通过意象的研究,分析夏目漱石背后的思想变化及文化接受的,如杨本明,董春燕所著《非人情、白云乡与木瓜意象——论夏目漱石小说〈草枕〉对老庄思想的接受》中,以夏目漱石小说《草枕》中的“非人情”为例,文中指出的“非人情之旅”“非人情之境”“非情之悟”分别契合了老庄思想中无道则隐、桃源情结、弃智守拙的哲学内涵,表达了他对急功近利的日本近代文明的反思,体现了夏目漱石文学对老庄思想的接受。还有以独特文学角度分析小说文本的,如陆晶菁所著《从文学讽刺的角度解读〈我是猫〉》中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首先是对作品讽刺对象的多元化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不同写作手法,重点探讨《我是猫》中的讽刺手法。这部分论文大部分集中于对夏目漱石作品文学性的研究,虽说文学性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也同样存在观点重复、没有新意的问题;还有通过研究夏目漱石作品引发对日本文化的思考,少部分研究还注意到了夏目漱石作品中的个人主义思想、焦虑意识等,这些研究领域新奇,但涉及尚浅,仍待研究者深入挖掘。随着时代的变迁,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发稳固。虽然说现有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不过研究重点主要还集中在其作品上,多属于文学评论性质,从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对其人及其思想进行的研究不多。其次,我们应该把他和他的作品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去认识和研究。要把他放在明治维新时期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考察。不仅需要研究他的作品,而且需要了解和研究他的思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绪论,对此前研究做出综述。
(2)背景研究,分为创作背景与现实背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精读法:读夏目漱石代表作《三四郎》,深刻挖掘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文献研究法: 在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加以认真地研读、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结果;
4. 参考文献
[1]陈慧华.论《三四郎》的三维世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7):141-143.
[2]陈婷婷,张舒.文化冲突下的成长之路——《三四郎》主题评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7):27-30.
[3]郭勇.现代性语境中的主体焦虑——论夏目漱石的《三四郎》[j].国外文学,2010,30(01):131-13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4.10.15——2024.12.23 收集资料,确定选题
2024.12.24—— 2024.1.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2024.1.6——2024.2.24 完成开题报告
2024.2.25——2024.3.10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2024.3.11——2024.4.21 完成论文初稿
2024.4.22——2024.5.12 完成论文修改稿
2024.5.13——2024.5.26 交定稿,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2024.5.27——2024.6.2 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2024年6月初 学生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