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てある」と「-られている」における意味と用法の比較 ――中国語との対照を通して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在日语的日常使用以及学习过程中,补助动词「-てある」的意思及用法一直困扰着汉语母语者,其部分特点易使学习者与其他语法混淆。关于「-てある」早已有大量学者进行研究,通过阅读先行研究发现,「-てある」与「-られている」之间也具有相似性。「-てある」表示结果的留存,如「置いてある」、「書いてある」等。「-られている」由动词被动形式「られる」和补助动词「-ている」结合构成,如「見られている」、「用いられている」等,常常表示前项动词的被动态所示语义的一种状态的持续,齐藤茂在其2010年的研究中,将「-られている」称为“被动表现”。「-てある」与「-られている」在一些情况下能够互换使用,如「書いてある」和「書かれている」,都可以表示汉语中“写着”的意思。由此发现,两者在汉语语义对应方面的特点也值得探究。但在如「切ってある」和「切られている」等情况下两者是无法互换使用的。前者表示“切好”(即已经有人切开放好的一种结果状态的留存),后者表示“被切”(语义聚焦东西被切开这一状态本身),两者在用法和意义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中畠孝幸对这两种形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详细分析了「-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意义用法中能够重合的部分以及有差异的部分,明晰了两者的特征。齐藤茂也对「(对象)がVてある」和「~がVられている」文型的区别进行了考察。但先行研究中关于「-られている」的意义用法、「-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汉日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本课题以「-てある」与「-られている」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两种形式的语义对应关系,并考察两者的意义及用法。

研究目的:①通过和汉语的比较,考察这两种形式和汉语的对应关系及特点。②分别探讨这两种形式的意义及用法特征,比较这两种形式的异同。③在②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汉语和日语的比较,探讨「-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所对应的汉语形式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所在。

研究意义:通过语料库中的实例考察「-てある」与「-られている」的用法及意义,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形式的意义用法与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整理这两种形式所对应的汉语形式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所在,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为汉语母语者的日语习得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支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课题以「-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的意义及用法特征为研究对象,考察、比较这两种形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和汉语进行比较。本课题的结构如下:

一、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情况,对先行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出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途径大量搜索「-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的相关文献,分析两者的意义用法及差异。(2)数据分析法:利用语料库,大量收集「-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汉日对译语料和日语语料,分析两者的汉日语义对应关系,具体探索两者的意义及用法。(3)对比研究法:通过「-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意义、用法上的比较,结合汉日对译语料的分析,明确两者的异同。

研究步骤:首先,大量阅读文献,初步明晰「-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的用法及意义。其次,利用汉日平行语料库分别收集「-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与汉语的对译语料,梳理这两种形式与汉语的对应关系,并探讨总结这两种形式与汉语的对应特点。接着利用大规模日语语料库,对两者的用法及意义进行描写和比较,具体考察这两种形式的异同。最后,结合「-てある」和「-られている」在用法及意义上的异同点,进一步展开汉语和日语的比较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森山良行.基礎日本語――意味と使い方[m].東京:角川書店,1977.

[2] 益岡隆志.命題の文法―日本語文法序説―[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87.

[3] 町田健.日本語の時制とアスペクト[m].東京:株式会社アルク,198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