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隐古楼”---莫干山民宿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乡村中找寻到一份安宁,这次的选题正好是在民宿行业发展的十分完善的莫干山,我希望做出一个与众不同,能够让游客体会到中国的古风古韵,做出一个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的主题民宿,让人们能真正亲近自然,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享受到与古人隐居山野般的感觉,放下手头的工作,不去忙碌,不去难过,享受一份由内而外的快乐。
莫干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众多的历史名人,既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更为莫干山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事迹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不同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村落承载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有着最为多样和最为原始的民族文化、生态产业、人居方式和历史沉淀。 首先我经过思考,这次的对象是莫干山民居,莫干山因为在浙江,基于他的气候条件,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工匠文化的保留和更新,打算是以苏派建筑风格为主,对民居进行改造和更新,因为在山里加上莫干山的美景所以取了云隐开头,古楼还是重在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递,我希望能够将苏派风格进行延续,并一定程度保证当地民居独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设计内容:
此次设计旨在结合莫干山乡村文化和特点,结合该地区的工匠文化,从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从一栋民宿建筑做起,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村落工匠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为工匠文化的数字化储存与更新打下基础。
本设计通过对入口、公共客厅、茶室、餐饮、会议室及住宿区六个分区进行设计,结合当地工匠文化,使每个空间能够真正展现出其应有的特点。以当地的乡村文化为脉络融入苏派风格,当然不可避免需要再加以一定的现代元素,以中国乡村这个工匠文化的发源地为基础,以村落民宿这个与农村产业升级相联系的现代建筑为载体,实现各类传统建造工匠文化的数字化分类保护与更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陆民宿旅游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而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地区民宿旅游发展至今,旅游业的民宿发展形态已由“旅游容器”发展为“旅游磁极”,此时,集休闲、娱乐、体验生活于一体的民宿旅游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目前来看,我国内陆民宿旅游起步较晚,对国内民宿旅游的研究鲜有报导,现有的研究也大多是以民宿旅游发展及对策等的研究,多偏重实际运用,对实践经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厘清民宿旅游的发展理念、理论方法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与民宿旅游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对我国民宿旅游的发展展开研究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我国民宿旅游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
民宿一词的起源在理论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日本新兴的一种民间自主经营的小型民居旅馆,这种旅馆大都兴办在一些人烟稀少且季节性较强的景区当中,经营场所具有非专业性和季节性,使得管理粗放、经营灵活;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民宿最早来源于欧美一些主要服务异地旅行者或学生的城市寄居家庭,这种经营形式带有家庭性质且不具备专业经营房屋出租的机制,因而发展成为民宿,其中以美国的“homestay”“hostel”和英国的“b& b”旅馆最具代表性[2]。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 年 11 月 30 日——12 月 4 日)
学生确认并网络上传毕业设计选题。
(2022 年 12 月 5 日——12 月 6 日)
5. 参考文献
[1] 杜豪楠;李翠林.我国民宿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新时代职业教育,2020(6),69-74
[2] 蒋佳倩 , 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综述[j].旅游研究,2014,6(4): 16-22
[3] 杨欣 , 殷燕 . 两岸民宿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87 - 190,20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