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困境与突破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文化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也进行了深化改革,并在21世纪开始了快速扩张时期。
“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 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喜人,也逐渐走出了国门,但其国际竞争力与文化产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等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1)战略内涵和意义;(2)“走出去”现状。2.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1)竞争力不足,渠道短板明显;(2)规划战略不足;(3)原创的文化品牌有限;(4)缺乏熟悉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5)文化壁垒的不利影响。3.突破困境的方法:(1)提高文化自信;(2)创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精品文化;(3)积极探索规划文化走出去战略;(4)实施外向型专门人才培养工程;(5)组建公民文化社会团体,发展文化国际中介组织;(5)抵制文化保护主义,并推动中华文化与国外文化的兼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如何阻挡了其前进步伐;2.相对应的该如何突破这些困境。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文化产业最早是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1947年)一书中提出,由于文化具有复杂性,各国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界定莫衷一是。
贾斯汀奥康纳(justin o’connor,1999)认为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产品为主的活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9年12月—20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年2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20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罗立彬.中国文化贸易进口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以电影产业为例[j].东岳论丛,2017,38(05):93-102.
[2]王雄.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5):124-128.
[3]刘冬梅,张宏.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困境分析与路径思考[j].戏剧文学,2018(05):46-5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