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达到了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老年抚养比达到了16.8%。而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则表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此中国在2001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然,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日本已连续多年来都是全世界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2016年达到了26.56%,其他欧美发达国家普遍较高,相比较而言,中国不是那么地突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这些国家,中国目前的状态是进入了“未富先老”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随着各发达国家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实施再工业化,重振国内制造业,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凭借着比中国更具有优势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企业,这都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过去我国制造业发展长期锁定在价值链低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向高端发展的机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其一,机理分析,阐述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影响背后的理论机制。通过查阅和梳理大量国内外有关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影响问题的研究方法,将对本文写作有借鉴意义的部分进行归纳总结。从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等理论中揭示二者内在联系的理论基础,阐释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在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消费需求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效应。
其二,实证分析,利用研究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并对回归结果做出相应分析。基于进几十年来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stata计量软件,通过构建fgls计量模型,从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其三,结合我国国内现状,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有效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进行比较,并且针对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放开生育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发展老龄产业、加强区域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影响。muto等(2016)利用模型探讨了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他们发现日本人口老龄化抑制了要素投入从而阻碍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irmen a和litina a.(2016)选取33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并指出人口老龄化对发明活动具有驼峰效应。kaitizhang等(2017)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由盈余向平衡甚至“赤字”转化,需充分发挥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避免负面影响。
其二,研究人口老龄化与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ansah等(2014)则指出人口老龄化提高了对服务业的需求,促进了老龄产业的发展。kang(2017)通过对韩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发现,此种变化使得制造业的份额以及生产率下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5. 参考文献
[1]muto i , oda t , sudo n .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in japan: a perspective from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j]. imf economic review, 2016, 64(3):408-442.
[2]irmen a , litina a . population aging and inventive activity[j]. 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6.
[3]zhang k , guo p , li j , et al. population aging and economic growth[m]//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risk of ‘middle-income trap’. 201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