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细-开题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水利、信仰与村落结构:明清以来苏州穹窿山东南村落演变之研究开题报告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史研究逐渐复苏,突破了僵化的阶级斗争决定论,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着眼于社会生活、社会结构及其演变等研究范畴,区域社会史是其中的重要分支。

华南学派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确立了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华南学派植根于20世纪初“新史学”的“眼光向下”的田野方法,并吸收法国年鉴学派“跨学科”研究方法,力图从区域历史的研究中对社会进行宏观分析,最终实现了从社会经济史学派到历史人类学派的蜕变,在九十年代“华南研究计划”中形成了“华南学派”的主题,逐渐摸索出人类学田野调查与历史学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区域社会史研究范式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民间信仰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如郑振满参照传统社会区域研究的基本范式,通过研究莆田江口平原的神庙系统和祭典组织,发掘出“祭祀圈”理论的潜在意义,认为它可以被视为社区整合的文化形式,其中蕴含着社区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郑振满.神庙祭典与社区发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J].史林,1995(01):33-47 111.)

华南学派在历史人类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重要概念与方法论,作出了重要的“本土化”尝试。萧凤霞、刘志伟等提出“结构过程”,科大卫提出“礼仪标识”,赵世瑜以为前者可以被视为研究对象,后者为研究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概述为“逆推顺述” ,它是一次从田野中存活的结构要素出发,追溯至其历史起点,进而一一向晚近叙述的“折返跑”,区域历史的结构过程就在其中了。

随着社会史研究跨学科属性日益凸显,产生了经济社会史、医疗社会史、生态环境史等新的研究方向。其中,水利社会史成为热点。

日本学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水利共同体”,对于区域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日本学者以水利为“媒介”,呈现出社会关系,其研究的焦点主要是“水利共同体”问题、水利组织与村落、国家三者的关系、对水权的理解即水权归官方、水利共同体还是地主阶级控制等问题。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森田明的《清代水利史研究》、《清代水利社会史研究》以及新近出版的《清代的水利与地域社会》,斯波义信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好并隆司的《中国水利史论考》等等。

近来,一些中国学者在探索南北方水利社会史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张俊峰在《水利社会的类型: 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将其研究视为一个“本土化”理论追求的实践。此外,还有冯贤亮《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胡英泽《流动的土地: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等等。

我的研究从以往学者对水利与社会结构的论述中汲取了宝贵经验,立足田野考察,扎根历史文献。鉴于水利在我所研究村落的历史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我将以水利为打开村落历史的钥匙,勾勒出水利惠及的主要山麓村落的发展轨迹。

此前虽已有对“穹窿堰池”历代兴修情况的概述性文章,但结合历代方志,还有有待补充的内容。笔者试图构建一条完整的水利建设线索,进而探索其与周边村落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工作的主要难点在于史料零散,多有谬误,在利用之前需要进行史料间的对比、校验。

在研究方法上,我的分析路径与赵世瑜“逆推顺述”的历史人类学方方法论一致,从田野中的废堰遗址、村落民间信仰遗存出发,追溯其历史起点,进而一一向晚近叙述,力图从水利与村落、民间信仰兴起之间的关系,揭示区域历史的结构过程。这一工作的难点在于要避免先入为主,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必然,要用史料“说话”。

如若以上预期研究目的能在研究中顺利达成,这项研究将成为以水利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研究模式的又一次成功试点,并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穹窿山东南麓村落的发展演变与名为“三堰二池五闸”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勾勒出村落在水利设施影响下的发展轨迹。

穹窿山东南麓村落地势相对较高,雨泉难以存蓄,逢旱则禾苗枯槁。因此,蓄水防旱成为此地村落存在与发展之必需。随着明清以来穹窿山堰闸水利系统的重修与扩建,该地对于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逐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以穹窿山东南麓“七村”为核心民间信仰体系。在此过程中,穹窿山东南麓“七村”被赋予了在水利系统与信仰体系中的双重中心地位。本文试图以水利为线索勾画出穹窿山东南麓村落的发展过程,论述水利系统在该地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独特作用,民间信仰活动的举办亦不失为一窥社会结构的独特视角

总的来说,我的研究从穹窿山东南麓村落的缺水问题着手,以水利的发展为主线,梳理村落的沿革与地区的发展,并尝试构建穹窿山东南地区的社会结构及其演变过程。预期目标为以水利为中心,呈现这一区域的社会结构变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口述史学、计量史学、跨学科史学方法。

口述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本研究拟利用口述资料,在了解地区全貌的基础上从本地区人的视角了解区域状况;并从文献资料中的数据分析村落演变历程及其相关背景、可能性。总之,本研究将以实地考察所得与文献资料相印证,分析区域社会的变迁及其原因。

步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1.卢熊:洪武《苏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

2.王鏊:正德《姑苏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11-1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影印版。

3.李铭皖、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7-9册,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 2022年12月至2022年3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 2022年3月 完成开题报告。

3. 2022年3月至4月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