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における小学生の自立意識育成の差異について————給食制度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2023-03-29 08: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中国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人数日益增长,孩子作为家里的独苗,备受父母呵护,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在这过度保护下,孩子自立意识薄弱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2017年,一段日本小学生午餐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关注,惊讶于日本小学生自立能力的同时,日本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我国深思和探讨。
在日本,孩子自立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涉及方方面面。学校,家庭都注重从小就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中尾尊洋(2018)就学校的教育对自立意识培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佐藤郷美(2017)对于学校家庭科的开设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桑原丙午生,浜野美代子,広瀬喜久恵(1971)对日本供餐制度的效果进行了考察与剖析。但有关这一类的对比研究不多。
在我国,对于孩子自立意识的研究有不少。叶盈(2014)对我国关于自立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自立的涵义与其主要表现。任振江(2009)对过度保护造成的教育异化发展进行了研究。聂琴(2008)对当代日本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除此以外,何玉华(1996),朱敏(2010),陈剑(2017)对从小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立意识进行了研究。但从供餐制度的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孩子的培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所谓先自立而后自强。自立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强大的根本。在日本,小学生的自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家长和学校都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孩子自己上下学,做家务,大人绝不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国,家长和学校的心思都扑在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孩子书法乐器等特长上,可最基本的自立能力却往往被忽视。自立与自强似乎是本末倒置了。导致孩子无法脱离庇护,甚至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现状着实让人忧心。首先,本课题将通过对先行研究的查阅和把握,比较中日小学生自立意识的差异程度,阐述两国小学生的自立意识不同的现状。其次,本课题采用比较研究法,围绕中日小学生的午餐制度,对比两国午餐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论述午餐制度对自立意识培养的意义。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中日小学生自立意识差异存在的原因。并加以论述自立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出自立意识从小培养的意义,针对小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改善我国午餐制度以及深化对小学生自立意识培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中日小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存在差异的现状的分析,及对两国小学不同午餐制度的对比,探索两国小学生自立意识差异的原因并从而寻找解决策,从文化角度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点。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并加上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叶盈.我国关于自立的心理研究[j].科教文汇.2014(04)197-198.
2)佐藤郷美. 日常で活用する能力を育む小学校家庭科の授業づくりの試み[j].教職研究.2017(03).109-119.
3)聂琴. 探析日本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05).83-86
5. 工作计划
| 1 | 第八学期 1- 6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7-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5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