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の物哀文化————川端康成の『雪国』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2023-03-28 09: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是“物哀”。物哀是日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审美传统,它显示的是一种在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形式。所谓“物哀”,是触动时能感觉到人生的微妙之处和虚幻的令人铭记在心的情趣。物哀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审美范畴,其审美理念是由日本特殊的民族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
“物哀”精神经过时代的传承和深化,已经成为 日本文化的精髓,成为了日本名族的气质,是世界认识日本解读日本的一把钥匙。 纵观大多数日本文 学都被这一文学理念渗透。 从八世纪的古典文学, 如《万叶集》到平安时期的《源氏物语》这些作品创 造美学传统,影响深远。
叶渭渠与唐月梅(2002)所作的《物哀与幽玄》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的著作。其第一章就讲述了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审美意识,且以纯粹的日本美学范畴解说日本之美,颇有新人耳目之效。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是“物哀”。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世间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触动最深的。”“物哀”意识在日本文学中,所体现的是纤细而幽怨的情调,着眼点不是炙如烈酒的浓重,却是淡如止水的清雅。
本文的第一部分拟在通过对日本文化、文学作品的考证简单剖析物哀文化的概念及起源审美理念,得出这一审美理念是由日本特殊的民族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结论。
第二部分引入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雪国》这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在作品《雪国》中,作者以水墨画般笔法风格将大和民族“物哀”理念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将通过对作品《雪国》的分析与理解,从3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一是雪国所能体现物哀美学的场景及片段,二是雪国中美与虚无的物哀意识,三是物哀文化在学锅中体现的三个不同层次。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高階秀爾. 日本近代の美意識[m].東京:青土社,1978.
2)笠原仲二. 中国人の自然観と美意識[m]. 東京:創文社,1982.
3)川桐信彦. 「美」意識について[m]. 東京:長征社,1986.
5. 工作计划
| 1 | 第八学期 1- 8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9-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