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異義語の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2023-03-28 09: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日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汉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不断发展。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同形异义词。在使用同形异义词时,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常常会产生误用的情况。因此,为了有效地学习日语中的汉字词,减少误用,提高学习效率,研究分析中日同形异义词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国外,铃木修次(1978)在著作中阐述了中国禅文化对日本汉语词汇的影响。大河内康宪(1992)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了界定和分类。上野惠司(1995)通过比较分析说明了在语用和翻译上中日同形异义词存在的主要差异。
在我国,于冬梅(2013)主要从语音和词语结构对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了区分。何宝年(2012)主要从汉字字形出发,探究中日词义差异的原因。同时,对误用情况进行了解释和划分。王灿娟(2018)对同形异义词的误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究造成误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尤其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自身的母语可能会成为学习日语中汉字词的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学习掌握同形异义词的使用方法。
首先,本课题将阐述同形异义词的定义。根据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编写的#8810;中国語と対応する漢語#8811;这一书籍,将中日同形异义词分为意义用法毫无关联、意义用法完全一致、意义用法相近及现代汉语使用,而现代日语不使用这四种。其中,着重阐述意义用法相近的词语。通过实例,说明中日词语在感情色彩、词义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考察中日同形异义词形成的原因。汉字传入日本之初,词汇意思基本保持中文原意,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汉语词汇不断发展,有些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日语中与之对应的汉字词仍保留着当时的古文意思。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国家。明治时代日本就大量吸取西方文化,利用造词法创造了大量的汉字词。这些词汇又被赋予了日本独有的含义。同时,中日不同的社会背景、地位的差异又影响着汉字词用词的场合和对象。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铃木修次.漢語と日本人[m].みすず書房.1978.
2)森田良行.誤用文の分析と研究-日本語への提言[m].明治書院.1985.
3)大河内康憲.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m].くろしお出版,1992.
5. 工作计划
| 1 | 第八学期 1- 6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 2 | 7-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 3 | 14-15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