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约10000个结果。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本课题的意义:《三国演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并且在日本也有着大批的读者,而日本对三国演义的改编和基于它创作的文学、商业作品也在世界范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当然,日版三国演义与原版有着不小的区别,进而导致日本的三国读者对于三国的认知也与中国人不同。而日本人民之所以对传入本国的三国演义进行改编,是因为其中有些内容与日本人民的固有文化所冲突、甚至无法为读者所接受。因此,对于中日两国三国演义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和民族情结的差异,对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少中国学者注意到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译介与研究状况,并把众多的日译本翻译成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本论文通过研究茶道、日本民族的和的精神来探索日本茶道中体现的和的精神以及其对日本民族的和的精神、日本社会的深刻影响。因此,考察日本茶道的历史与特征是其中的一个接入点。通过研究日本茶道发现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尊敬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茶道中所提倡的和的精神。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关于日本的茶道精神,对促进日本的文化理解有重大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被各种各样东西所盅惑。在物质世界,竞争变得激烈,人心变得不镇静,心理容易失衡,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和的精神为现在的世界所需要的,因此应该提倡和的精神,返回本源的自己。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部分:滕军(1992)认为,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四谛中的和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辻村深月是日本新时期畅销书女作家,也是日本文坛最受期待的人气才女作家,曾以《没有钥匙的梦》一举摘下日本通俗文学的桂冠“直木奖”,她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擅长年轻人形象塑造以及注重年轻人复杂多变的心理变化,诸多作品都以细腻的描写吸引读者。辻村深月的小说最早出现在国内读者的视线中是201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使者》其后大多数作品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尽管进入国内市场已经有六七年了,但辻村深月作品的知名度还是较低,这与辻村深月作品的风格类型有一定关系。辻村深月是一位推理小说家,她的小说深受绫辻行人的影响,因《杀人十角馆》成为绫辻行人的狂热粉丝,其笔名的“辻”也是取自绫辻行人。同时她也是日本知名的青春小说代表作家,其作品大多以青春校园为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动漫美学是美学的分支,暴力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在文学艺术中乐意且擅长表现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暴力美学指的就是在艺术作品中,把暴力元素提取出来,创造叠加的形式主义美感。暴力美学一直是中国青少年偏爱日本动漫的原因之一。 日本作为二战主要作战参与国家,也是战后恢复较快国家之一,它对暴力这一行为究竟持何态度?当今已处于和平发展的时代,日本文化产业为何仍在不断输出暴力美学概念?在暴力美学形式之下,其实质所寄托的是日本人怎样的一种感情色彩?最重要的是,是怎样的一种文化背景一直在支撑日本人的暴力观念?文章将以这些作为论文出发点,去寻找日本动漫中暴力美学的渊源及文化传承。 在国外,小林敏明、古贺徹等从精神病理学角度对日本暴力美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持田季末子从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现代日本人的视角中,猫不仅是一种受人欢迎的宠物,并且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享有区别于其它宠物的极特殊的地位。这一点可以从日本现代文化中将每年的2月22日被称为“猫之日”也可以窥见一二。无论从日语语言、日本文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日本这个民族对猫的特殊感情的体现。 在国内,李雯(2010)、白洋(2013)、罗珊(2015)等从猫文化出发,探究分析了日本人尤为喜欢猫的原因:岛国的客观地理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其次便是人们会从猫身上体会到共情之处。并把它们与日本人的生活状态结合起来,以此分析出日本人的性格特点。除此,董俊彤(2017)从日本文学里猫的形象中提出并分析了日本近现代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揭示了日本人植根于心的特征。 在日本,对于猫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如平岩米吉(199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荞麦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逐渐成为日本传统料理的鲜明代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饮食文化逐渐西洋化,传统的日本和食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人们开始尝试与和食截然不同的料理。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今天,在饮食趋向多元化的日本,作为日本传统食物代表之一的荞麦面却仍然广受人们的喜爱。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吃荞麦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国外,新岛繁(1981)研究荞麦面的历史,石毛直道(2006)将面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岩崎信也(2011)研究代表性荞麦面店铺的兴衰。更多的作者把研究中心放在研究荞麦面的历史上。 在国内,徐静波(2014)对日本传统面类的发生和发展作出了叙述。尽管如此,关于荞麦面的专门性研究依然极为少见。特别是以荞麦面为出发点,提及传统文化传承的文献并不多见。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从筷子的历史、外观、材质、禁忌、习俗、礼仪等诸多方面透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研究这种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试图通过从两国历史、习惯、宗教等角度,探索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内涵。研究的意义:从筷子的角度以小见大,研究中日文化的差异,从而推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古以来中日文化的异同,为对中日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可利用的资料。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部分:日本关于筷子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刻,涉及到了筷子的历史,源头,使用方法,制作方法等多个方面,从中探讨日本人的一些生活习性。例如本田総一郎的《箸の本》(1978),江頭マサエ的《箸のおはなし》(1987),一色八郎的《日本人はなぜ箸在む使うか》(1987),阿部正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在日本的不同行业、团体中,隐性规则客观存在,因此,不清楚规则或脱离于规则的个体,会被该行业或团体所排斥,出现沟通障碍。现在,中日两国交流日趋频繁,去日本旅游、留学、出差的人数不断增加,但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对于日本的默认规则,跨文化交际者往往缺乏认识,导致生活、求学、工作的诸多不便,甚至还会闹出一些笑话和矛盾。本文将雅虎智慧袋作为在线语料库,通过检索关键词默认规则(「暗黙のルール」),寻找日本社会中默认规则的实例,并进行考察,旨在提取出日本现代社会中默认规则的共同特征,为中日跨文化交际者提供参考。研究意义:跨文化交际中,明文规定容易掌握和遵守,默认规则容易成为雷区。本文借助了雅虎知惠袋中出现的默认规则实例,以期了解日本社会中约定俗成的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由于民族习惯和文化间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基本味觉词发生隐喻转义时,常常会出现语言间词义转移时的相异或空缺现象,并由此导致误译、误用的现象。对中日之间的基本味觉词“酸”、“苦”的引申义进行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就能更加体会到中日文化的差异性,也可以避免由此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中国学者对中日之间味觉词的研究较多,集中表现在基本五味的味觉词研究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探究;日本学者对食感词和味觉词都有研究,同时还侧重于中华文化等不同文明传入对本土的影响和自身民族历史习惯的变迁发展。 1、对味觉词的定义 味觉是指舌头溶解液体,与溶解液体的物质接触时产生的感觉。广义的味觉是物理和化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文 献 综 述 1. 『从义理巧克力看日本人的义理人情』陈向丽(2012)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本稿は今日本の若者の中盛んになっているバレンタインという祝日の贈答行動を考察し、チョコの贈答をするとき必ず守るべき原則を分析することによって日本人の人情観の特徴は集団意識と和の意識と言う結論を導きだす。人情と言うことより義理のほうが重視されている日本の社会は描き出される。いわゆる義理チョコはこんな社会の社交の産物だ。 本稿はまず義理の文化根源を簡単に述べて、日本での義理チョコの出現と流行を紹介している。それから、チョコの贈答規則と注意点を詳細に叙述して本稿の観点を帰納している。本稿に対する考察を通じて、日本のバレンタインの特徴を了解し、その文化
加微信咨询
加QQ咨询
服务时间:09:00-23:50(周一至周日)